1. 整合本市綠建築、永續校園以及能資源教育空間等學校,將各種既有設備進行資源分享,以延續教育部之政策,發揮經費投資效果,擴大政策影響性。 2. 持續培力本市種子教師,進行系統性蒐集本市能源教育專才資料與能源教育相關教材資料;同時鼓勵教師進行能源教育相關議題之創新設計課程教材與相關教具之研發,作為本市推動能源教育之基礎資料。 3. 延續101年種子老師研發能源教具之經驗,進行本市教師推展教學,並推及學生研究生活小用品及玩具的研發,提升能源科技運用能力,並導向生活實務的運用層面。 4. 結合民間團體,引進社會資源,藉由志工培訓,將能源科技知識與運用理念藉推展至社區;並針對社區、圖書館對K-6的學生進行能源繪本推廣與教學。 5. 持續擴增能源學校遊學地圖,結合本市發展之遊學路線,建構完善遊學導覽系統。 6. 配合101年度完成之能源學校遊學地圖及課程學習單、培訓之導覽志工,結合環境教育研習時數認證,由中心提供旅遊諮詢服務,推出「能源學校遊學課程套餐」,供本市及全國學校能源教育教學。 7. 結合本市低碳城市計畫,環保局低碳社區與低碳校園構想,推動本市能源教育,提升學生低碳生活節能減碳素養,提升公民環境素質。 8. 發揮能源科技教育推廣中心之功能,整合各界資源,由學校層面積極推展至家庭與社區,使學校成為節能校園,讓社區變成節能社區、讓本市民眾成為具節能素養的現代公民。 |